中国建筑风水策划院   www.chinafsx.com     国际 权威 专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邵子:字佳生,中国建筑风水策划院首席顾问专家、中国建筑风水策划院执行院长。中国风水文化联合会副秘书长,香港国学研究院教授。
  建筑风水领域实践经验……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风水趣闻 >> 国驻华新使馆中国元素 设计借鉴“中国风水”

国驻华新使馆中国元素 设计借鉴“中国风水”

  美国驻华新使馆的中国元素  
  2008年8 月8 日,美国驻华新大使馆正式开馆。之前,本报记者受邀进入新馆,一探其中奥秘。新馆建筑师韩文杰(John Holleran) 告诉记者,在越来越多的国际顶尖设计师为北京添加许多前卫的建筑之际,美国大使馆逆潮流而行,建造了一座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大使馆。
  美国驻华新使馆选择在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良辰吉日开馆:8 月8 日上午8 点零8分,由美国总统布什亲自剪彩。这可能是布什总统任期内最后一次为美国的海外大使馆剪彩距离其父老布什出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一职整整34年。
  竹林、胡同、假山石、荷花池??位于天泽路上的美国新馆有望成为北京城中中式传统园林建筑新地标。该馆项目建筑师韩文杰告诉《外滩画报》,与周围邻居的和谐,是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元素。
 
  荷花池:新馆的“护城河”
  “为什么你的笔记本电脑没有电池?”“因为太重,卸了。”“你能去你车上取吗?”“我不开车。”“那你怎么来的?”“打车来的。”“你为什么会带着个没有电池的笔记本电脑?”“我报社插电源就能用了。”“哦,那你还是把笔记本暂时交给我们同事保管吧。请把照相机打开让我检查??”新使馆的安保程序可以算得上是记者经历过最严格的程序之一:两次核对媒体名称与记者身份,经过安检拱门,开机检查所有电子产品,提交身份证件,领取特别采访证。记者的笔记本不能开机,不得不接受使馆安全人员的再三询问,最终才得以顺利过关。
  使馆内的气氛紧张。签证处旁边的小树林原是为了方便使馆人员休闲之用,美国工人们为了“重要人物”的到来,正在此处搭建巨大的白色帐篷;使馆内随处可见神情肃穆的安保人员。每结束了一处的采访,安保人员就会极富效率地带着所有人撤离。
  占地十公顷的新使馆由5 座玻璃现代派建筑构成。走出安检通道,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大池荷花在阳光下随着清风摇摆,清凉之气扑面而来;巨大的七彩郁金香雕塑竖立在一片江南园林风光中;池上木桥的对面第一幢建筑便是领事和签证办公室,这幢由玻璃与黑色石材打造的建筑与荷花池对面而立,产生了中西合璧的效果。
  “新使馆是集合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于一体的建筑群。荷花池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园林设计,而我们的签证办公室又是非常现代的玻璃与石头建筑。当访客进入大使馆,首先要通过荷花池,就如同中国与美国之间正好也隔着一个大洋。”美国驻中国大使雷德对这个设计非常得意。
  “荷花池的建造不仅为了美观,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功能。”作为这个项目的建筑师韩文杰要考虑的问题则远远比雷德更实际。设计大使馆时要考虑的因素远远超过一般建筑项目,尤其在安保方面。比如,考虑到汽车炸弹的袭击,所有大使馆的房子必须与街道保持100 英尺以上的距离。除了设立高墙以外,这个环绕大使馆一侧的荷花池又有了类似中国古代“护城河”的功效,形成一道缓冲隔离带。
  “不过,这池荷花实在是太美了。为了让大家都能欣赏到,我们在墙上凿了一些玻璃洞,这样行人就能透过窗户与我们共享美景了。”韩文杰笑说。
  使馆的安保并不仅限于建筑设计的层面上。1985 年,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官员在使馆的墙壁内发现隐藏的窃听装置后,华盛顿停止了其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建设。2001 年《纽约时报》曝料说,美国也曾于1980 年代在莫斯科驻美使馆下挖地道。难怪当有记者指着8 层高的主办公楼问,“为什么不能去那参观?”韩文杰脱口而出,“莫斯科”,大家都笑了。
  与中国在美国建造大使馆时全部使用中国员工不同,美国新使馆由中美两国工人共同打造的,“我们也想使用这里的廉价劳动力,” 韩文杰说,“不过在工程的关键建设方面,先是中国工人做一些外围的建造然后撤离,美方工作人员迅速用幕布把整个建造场地隔离开,然后由美国工人继续做。”而8 层的主办公楼显然就是他所指的“工程关键建筑”。
  “其实真没什么好看的,就是一些从美国运来的家具、办公用品、桌子、椅子什么的,不值得你们好奇。”被记者问急了,工作人员最后这样答道。
  新馆设计借鉴“中国风水”说
  “美国大使馆本可以以简单的两幢高楼完成,但我们在做这个项目时则选择了更为精巧的庭院式设计,也许这就是我们能够最终脱颖而出的原因。”SOM建筑事务所合伙人、美国驻华大使馆项目负责人哈特曼这样说。
  哈特曼是SOM 公司旧金山分公司的合伙人,他的设计关注当前的时代环境及城市、自然环境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作品包括美国驻华新使馆、哈佛大学西北科学中心、旧金山国际机场及美国珍宝岛可持续发展规划。2001年,哈特曼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AIA) 加利福尼亚委员会颁发的Maybeck 奖,是该奖最年轻获奖者。
  占地4 公顷的美国新大使馆耗费超过4 亿美元,被美方认为是“集合了美国21 世纪建筑最高水平”的经典之作。美国国务院特别为新使馆项目设置一个联邦优秀设计竞赛。建筑师们必须把自己的作品提交给一个由美国国内最出名的建筑大师和美国国务院官员共同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估,经过整整一年的遴选程序后SOM 公司胜出。
  包括美国大使雷德在内的使馆工作人员显然对设计非常满意,“在旧大使馆内,各个工作区域都被分割开了,感觉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很疏离,而这次的设计通过一些胡同、竹林等的表现形式,将所有区域都联系在了一起,大家的感觉更亲密了。”
  韩文杰最喜爱主办公楼一侧的竹林,“工作一天累了,买杯咖啡在这里坐坐,吹吹风肯定很爽”。在这位美国建筑师眼中,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俨然是在一个中式大庭院里工作,所以他更倾向于将联结各大楼的小径叫做“胡同”。
  除此之外,新使馆的设计同样借鉴了中国的“风水”学说。“我们认为风水是一些有道理的原则。例如,在北半球,太阳从来都是从南边升起。因此我们会在朝东和朝南的方向安装许多大玻璃。而在建筑的北边则大量使用混凝土,窗户也比较小。这样的设计,你既可以理解为中国风水,也可以理解为节约能耗。”韩文杰说。
  鹰与松枝
  一只伸展着双翅的巨鹰正缓缓停落在松枝上,这是艺术家蔡国强为新美国使馆落成特地创作的纸上火药爆破作品《鹰与松枝》。蔡国强将制作这幅《鹰与松枝》的过程拍摄成摄影作品,而画作本身则已被悬挂在使馆行政办公楼的大厅内的醒目位置。
  蔡国强在美国相当有名,经常出现在诸如CNN 这样主流媒体的电视采访中。”负责使馆内部设计的Sharon Eaton说道。她对蔡国强的这幅作品尤其欣赏,认为艺术家选择了两个最能代表两国精神的元素来表达中美之间的亲密关系。
  清华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孙哲告诉记者,中美两国选择在这个时刻互相建立新使馆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随着中美两国关系更密切地往来,外交人员也会越来越庞大。”
  新使馆在选址方面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一些看过的地皮都没有那么大,”韩文杰回忆,“有人推荐了这块地皮,我们一看不错,符合我们的要求。正好中国这时候也向我们提出了在华盛顿建造新使馆的要求,于是双方进行了多方面的磋商,达到了很好的结果。而原本要被收回的部分旧馆现在也可以租借继续使用。”  
  专访美驻华新使馆设计师克雷格-W-哈特曼
  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典城市的肌理
  B=《外滩画报》 H= 克雷格?W?哈特曼( Craig W. Hartman)
  B:在项目过程中,对您来说最困难的是哪个部分?有些什么特别的考虑?
  H:美国驻华新使馆是目前美国政府海外建设的最大规模的项目之一。设计中必须反映美国的文化、设计及政治观的同时,亦呈现出对中国悠久丰富文化的尊敬。基于此,我在设计中希望表达出和谐的理念。因此,我们并未将美国驻华新使馆设计成城市天际线中抢眼的一栋或两栋摩天大楼,取而代之的是将其设计成为多栋优雅的低层和中层建筑。我认为,SOM 出乎意料、新颖的设计视角及理念成为我们赢得本项目的主要原因。
  B:你们在这个设计之前有无参考过一些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
  H:美国驻华新使馆的设计理念颇受中国神秘、丰富的城市肌理及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如中国庭院布局、胡同及古典园林等;同时SOM 希望在设计中可以传达真诚正直、积极乐观、开放的美国精神。因此,美国驻华新使馆的设计手法反映出对历史外在表现形式的尊重与探求,即在古典城市景观的基础上运用新的城市及文化。
  SOM 的设计理念并非是建造具有纪念性的庞大突出的建筑,展现在眼前的使馆是一组处于园林及庭院之中的小型建筑,这些小型建筑以一条由竹林形成的狭长胡同形的小径所连接
  B:许多媒体都评论说,大量的中国元素成为了这个新使馆的一个令人惊喜的亮点,当时,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H:美国驻华新使馆的部分设计灵感来源于北京古典城市肌理中所体现出的建筑与景观之间的体量关系及呼应关系,而并非直接采用某些特定的建筑元素。项目中几处小型建筑及庭院的排列处理手法借用了中国古典城市规划的思想,但以当代的设计表达加以演绎。
  美国驻华新使馆运用了大量常用的建筑材料,例如现浇混凝土、大面积玻璃及铺设地面所用的石材。这些“低调”的材料的运用可以通过材料的真实表达、质朴的表现手法、比例协调的优雅表现手法及设计的创新精神来恰到好处地诠释美国形象,而并非通过富丽堂皇的材料及外形。
  其中一座最高的八层建筑,覆以混合着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玻璃的表皮。建筑的玻璃表面可随全天光线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因此便呈现出时似不透明锦缎、时似透光稀松织物的视觉效果。
  B:在设计方面,美国政府有无给过你们一些建议?
  H:其实无论是美国政府也好,其他普通客户也好,都有他们一些特别的设计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也曾做过一些微调,都是为了使得最后的作品与我们最初的设计愿景一致。
  B: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地震,设计中还专门考虑了抗震这一要求?
  H:美国驻华使馆的抗震设计保证了大楼在经历较大地震后仍可运作。另外,高性能玻璃的运用能够抵御人为或自然力量给建筑可能造成的损坏,同时可以实现内部空间光透性及建筑外部的轻盈和光亮度。
  B:在环保节能方面,你们做了一些怎样的处理?
  H:美国驻华新使馆的设计呈现了当今科技水平及时代的特征,整体设计是基于可持续性、绿色建筑的理念之上完成的。例如,因暴风雨所造成的积水将会被聚集至一处,并由多个莲花池加以净化。同时,在仔细考虑过当地可用材料及熟练技术工人技术水平之后,我们在设计中亦采用了混凝土细部施工。
  用于建造使馆的大部分材料均就地取材。热感性材料及自然光照明被广泛采用以增加舒适度及降低能量损耗。同时装有最先进机械系统的白色屋顶被用来进一步降低能耗及二氧化碳消耗。
  B:此前,《新闻周刊》曾刊发了一组美国在各个国家大使馆的照片,他们认为,通过这些照片人们可以看出美国针对各个国家的外交战略的端倪,那作为美国驻华新使馆项目的设计负责人,你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H:中国作为人口占世界1/6 的大国,美中关系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以去年为例,美国驻北京使馆的美中双边关系部门除签证处及美国公民服务处之外,增加了100 名工作人员。美国驻华新使馆的设计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同时我们期望SOM 的设计可以表达将自然环境与北京城市公共区域及居民融合的理念。


    顶部
返回